我是個早上極度難醒來的人。

除了買過一款會模擬陽光照亮房間的鬧鐘還有點效果外(說實話還蠻裝逼的),我幾乎找不到能讓自己自然早起的方法。

賴床救星

偶而能讓我早上自動跳起來的內驅力,大概有三種:

  1. 有期待的專案要去執行
  2. 昨晚睡前腦中冒出的 Idea,想趁還沒忘記趕快去做
  3. 生活累積的焦慮和壓力,等著被我處理

第三種是我最討厭的。當這種情況連續發生一週左右,我就知道是時候好好復盤一下自己的生活系統。

出門散步

接連下雨超過一週,我也連續兩三週都在2~3am才睡,趕工的節奏讓我連續盯著螢幕十幾個小時。乾眼症再度襲來。

朋友委託的客製化軟體、工作專案,時數與需求都遠超當初預想,把生活硬生生的推向了不可控和不健康。Side Project 也被迫擱置了上線的時間。

一早喚醒我的,再次是焦慮。

體內的雷達告訴我,再這樣下去遲早要 burnout,我得出去走走。

戴上耳機、開啟抗噪、播放股癌 podcast,邊走邊聽。

我想去買杯咖啡坐著看雨、想事情。

下意識的走向附近的星巴克——為的是快速、穩定、明確。但看著店內快速來去的人潮,以及高張力的商業氛圍,提醒了我今天是來釋放壓力的,便找了附近的獨立咖啡館,當作是慢下節奏的前置作業。

走進了一間很有年代感的小小咖啡館。菜單寫在黑板上、字跡有點模糊,店內堆滿了長灰塵的咖啡器材(跟我一樣是器材組的)。老闆看起來是對咖啡有熱情,卻仍在夢想與房租間掙扎的職人大叔。

店內只有兩桌內用座位,一桌被一群大嬸團佔據,六七個人聊得情緒高漲、很開心的樣子。我有點羨慕——既羨慕她們的悠閒,也羨慕能毫無目的性地聚在一起就很快樂的友誼。

點了杯美式,這才意識到這是我今年最長一段沒有自己泡咖啡的日子。

之前不知道看了哪個創業大佬說過「如果你沒辦法從泡一杯咖啡的過程得到快樂,那再多的錢都無法讓你快樂。」蠻雞湯的,標準已經很凱的人才有資格說的話。就在這個念頭閃過時,耳中的 podcast 恰好播到這一段——謝孟恭說道,他現在能夠非常游刃有餘的在市場中賺到巨量金錢,但回想起以前還在求生存的拼搏日子,反而會覺得當下努力的「過程」才是最快樂的。

好巧不巧,腦中的思緒與 podcast 同步地對我進行自我提醒。可能我現在這份「忙」,就是我的「過程」吧。

也想起自己很核心的一個內驅力,是想讓家人更幸福、過上更好的日子。但看著父母逐漸老去,自己前進的速度只怕是跟不上。

當我思緒還在飄移,猶豫著是否要坐在這麼窄小的店內時,後方一個阿姨點了點我的肩膀:

「この紳士~你有沒有200公分呀?」

大嬸軍團的目光瞬間轉向我,開始 high 起來。

「有沒有女朋友呀?」「女朋友多高呀?」「怎麼還不結婚呀?!」「哈哈哈哈!我女兒才156呀!妳們這樣身高差很多哩!要不要介紹一下?」「有沒有打籃球?林書豪多高呀?」「哎呀!頭會撞到拉!」

超歡樂的氛圍瞬間充滿整個2坪不到的內用區,也把我的思緒硬生生斷在那。但我不討厭這種感覺。

那就內用吧。

坐在僅剩的靠窗位,看著外面毛毛細雨和台北防火巷的一隅——那典型的台北老舊巷弄,給我一種銀翼殺手世界觀的感覺。

阿姨們熱情的拿著他們自備的餅乾來分給我(完全無視咖啡店老闆也有在賣小餅乾,這是阿姨軍團無視禁帶外食規定的特權)。我就這樣一邊想事情、一邊跟阿姨團瞎聊,把近期的生活和自省想了一輪。

想寫下這段微小的時光——坐在咖啡館看雨的餘裕,夾雜著內心仍未完全退去的焦躁,那種矛盾的感受。

極小的座位
阿姨給我的餅,她去越南玩買的

總是一樣的結論:時間與選擇

從咖啡館返家的路上,我急著想寫下剛才的感受,同時也想起了幾週前,與從美國回台灣的兄弟在咖啡館的對話。我們聊了許多關於 AI 對工作的影響,他談了很多內心對 AI 強大所帶來的恐懼感與內卷感。

當時我信誓旦旦地跟他說,資深軟體工程師不會被取代,因為我經歷過 AI 也解決不了的問題,也見過不少案例是 AI 一時看似很快,後續卻浪費了更多時間。一方面可能也有對自己專業的自尊吧。但現在回想起來,我兄弟口中的焦慮,並不是純然害怕 AI 會超越人類,更深層的不舒適,應該來自於對「努力」的扼殺。

學生時期的我們,在我心中都是很努力的人。我們該玩的時候玩得瘋,該努力的時候很努力。也因為這樣,我才會與他們結成了一隊漂丿幫。而我們在求學、求職的魷魚遊戲中,一直以來的 edge 就是我們對枯燥乏味的體制的抗性、對努力與目標的自我要求,比整體人力市場多了那麼一個坎,這造就了我們的優勢。

但這份優勢正因 AI 工具的成熟與強大而被抹平。一些看似「取巧」的作法,在過去我們覺得不怎麼「努力」的人手中,可以在更短的時間骰出比我們更好的結果。這種「剝奪感」,才是我兄弟真正在乎的點——而我當時被 ego 蒙蔽,沒懂得共感那份感受。

回到自身角色,我們這些還需要靠著幫人打工、無法單靠資本釋放時間的階段,能做的仍舊非常單純:最大化地把時間用在對的地方、最大化地專注,同時監控著自己的心理健康至少維持在基礎值,別讓他爆掉,然後持續往前。

沒有捷徑。

I love you, Claude.

生活復盤、雜感、AI